去年五月,印度和巴基斯坦在边境的天空中打了一架。这事儿到现在还在闹腾,为什么呢?因为印度花大价钱买的法国“阵风”战斗机,被巴基斯坦打下来几架。巴基斯坦用的导弹,是中国造的四川炒股配资,叫霹雳-15E。
印度那边很生气,甚至有点委屈,说中国“骗人”了!他们为啥这么说呢?原来,印度飞行员拿到的手册上写着,这个霹雳-15E导弹的最大射程是145公里。印度飞行员就觉得,我在150公里远的地方飞,应该是安全的。结果没想到,巴基斯坦的战斗机在差不多200公里外就发射了导弹,还真把“阵风”给打下来了!
印度觉得,中国肯定是故意把导弹射程标低了,让他们吃了大亏。但这事儿,仔细想想,恐怕真不能怪中国“骗人”,而是印度自己把问题想简单了。
导弹到底能飞多远,真不是像量尺子那样,说145公里就正好145公里,多一米都飞不到。这东西要看很多情况,就像汽车能跑多远,要看油箱大小、路况好坏、开车快慢一样。如果导弹在很高的地方发射,空气稀薄,阻力小,它自然就能飞得更远。如果发射导弹的战斗机本身飞得很快,而且是迎着敌人飞,这就等于给导弹加了一把力,让它起步就有冲劲,能飞得更远。要是敌人飞机傻乎乎地直着朝导弹飞过来,那导弹也不用费劲去追,省了力气,射程自然就变长了。风向啊,天气状况啊,也都有影响。
所以,中国在珠海航展上展示的145公里射程,是在特定条件下测试出来的一个数字,是一个参考值,并不是说在任何情况下都只能飞这么远。巴基斯坦那次能在200公里外打中“阵风”,就是正好凑齐了高空、高速迎头、目标可能也没怎么机动这些有利条件。
印度觉得中国“虚标”骗人,其实可能有点冤枉。了解中国军事装备的人都知道,中国在公布武器性能数据时,常常比较保守。也就是说,官方说的数字往往是个“保底”水平,实际用起来可能更好。这跟一些国家的做法不太一样。
比如,俄罗斯的R-77导弹,标着能打150公里,但实际用起来,常常连100公里都打不到。美国的AIM-120D导弹,标着160公里,实战中也很少能打到120公里以上。中国的霹雳-15E呢?标着145公里,实战中却打出了200公里。这更说明,中国公布的数据,通常是留有余地的,不是吹牛,反而是“藏着点好货”。
霹雳-15E能在超远距离打中目标,关键在它的发动机。它用了一种叫“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”的技术。这名字听起来复杂,其实道理不难懂。普通导弹的发动机,就像点着一个大炮仗,烧完就完了,后面全凭惯性滑。飞得越远,速度越慢,越没力气。
霹雳-15E的发动机呢?它把燃料分成了两份,在两个“燃烧室”里。第一个“燃烧室”先点火,让导弹飞快地冲出去。等飞到中间段,燃料差不多烧完了,它就关掉发动机,像滑翔机一样节省燃料往前飞。等到快接近目标了,第二个“燃烧室”再点火!这就像跑马拉松,前面冲太快后面没劲,不如前面稳着点跑,最后再冲刺。这第二下点火,让导弹在最后关头还能加速,保持高速和机动性,狠狠地咬住敌人。
印度这次吃亏,表面看是情报不准,低估了导弹射程。深层次看,是他们可能还停留在“单个武器性能定胜负”的旧思维里,对现代空战是“体系对抗”这一点认识不足。当对手已经用上了高效协同的“团队作战”时,自己还在单打独斗,或者只关注对手“枪”的射程标尺准不准,这仗打起来自然会吃亏。
所以,与其抱怨别人“骗人”四川炒股配资,不如想想自己是不是在打仗的思路和整个系统的建设上,有点落伍了。战场上,武器的参数可能会被不断刷新和超越,但理解和适应现代战争的方式,才是真正决定胜负的关键。这个认知上的差距,有时候比导弹差几十公里射程还要难追。
长城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